2021 回顧雜筆

Thomas Chou
Jan 14, 2022

--

PC: instagram@emcgb6_weihsin

先對這一年被我已讀或是很晚才回的人說抱歉,並沒有特別針對誰,2022也很可能會繼續下去。

2021對我來說是個影響我人生重大的一年,同時也發生很多很有啟發性的事件,在這邊想寫出來給自己看,畢竟沒寫出來的都只是無序的思路,把他們都寫出來或許能幫到幾個迷茫的人,或是娛樂一些好奇的讀者。

碩班申請 Dec 2020 to Jan 2021

結果對我來說是個大勝利,但背後準備過程還是有點心酸。托福4戰才達標,12月1號前一週才上傳最後一次的成績,雖然已經過了一年,但回憶起當時準備的時候還是會有隱隱的壓力浮現。它不像是學測或期末考大家都要考而且時間明確,這完全是要自己擬定自己的讀書計畫,靠自己的毅力執行,而我自認蠻會考試的,所以前兩次只有稍微準備一下口說,練口說很累,我又不喜歡說話,所以托福一直卡在口說這關。在大學時我就覺得我已經沒有考學測時那種專注度了,不確定是不是只有我而已,很難專心個2個小時讀完所有章節,有可能高中唸的是偏記憶的內容,所以需要花較多時間,但大學讀的是偏重理解,可能只要記住公式推導過程中的幾步就能把全部證明過程還原,所以我才能花較少的讀書時間從電機系畢業。
申請過程壓力大總要找個機會發洩,我的話就是上健身房和吃東西,但是燒的速度遠低於屯的速度,我的體重來到了career high,看著體重機當下真的蠻崩潰的,沒想到我也有淪落到如此田地的一天,其實也不能完全怪我,台北食物真的很好吃。

當兵 Feb 2021 to June 2021

Aka 五股春令營,我的瘦身計畫就此開始,結果我很滿意,瘦了約9公斤回到我畢業時的體重,而且過程也很輕鬆,每天起床灌一水壺的水,搭配三餐減少碳水的攝取,如果知道今天要操課的話會多吃一點,但根本沒有這個機會。
除了養成洞六起床和三餐定時定量的好習慣,當兵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是讓我重新回到社會,從國中後,我們能接觸到的人被基測成績所劃分,之後被大學科系劃分,然後被職場劃分,這些人有著類似的求學和人生經歷,類似的價值觀,類似的職涯規劃。我喜歡我周圍的人,但是有時候會有種單調的感覺,但是進軍營與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相處,聽他們闡述他們的故事,當下有種很強烈的體悟 — 覺得這輩子都活在菁英的象牙塔裡,突然能體會為什麼某些菁英主義下的政策如此與社會脫節,因為除了主動走進人群去看去聽去感受,這些菁英份子是能夠一輩子在自己的圈子活得好好的。
在軍營裡認識幾個與我背景很不同的朋友,他們的故事或荒誕,或勵志,但都對我對這個社會的體會更加深刻。有人國中在賭場顧櫃檯,大學洗心革面,畢業後去外商在上海工作,也有人在群組因為自己的賓士擦撞到柱子而抱怨,有人是前韓團練習生,也有人在宮廟當濟公,有人在紐約念戲劇未來是個男演員,也有人instagram限動常常會出現一疊鈔票。抽菸的人比我認知的還多,有大學學歷的比我想像中的少。
離開軍營,我覺得我有更多同情心和感恩,同情那些先天環境不好的人們為了自己的未來掙扎的,感恩自己能奮發向上而有些人向下沈淪,儘管出發在同一個起跑點上。

柏克萊 Aug 2021 to now

放榜那天晚上我仍在軍營滑手機,我在等UIUC放榜,結果無情被拒,反倒是Berkeley給了錄取信,當下只開心了大概5分鐘吧,因為要做選擇了:要選Berkeley只有9個月的program,修課選擇有很多限制,而且一到美國就要開始找全職的工,還是要選UCSD,可以多修點CS課程,還有一個暑假可以實習。那天晚上我輾轉難眠,因為以往選學校基本上沒有什麼好考慮的,在台灣就照分數從上往下填,基本上就是最佳解了。其實心中一直都有答案了,柏克萊校名真的太響亮了,雖然這個program沒辦法體驗到這間學校最精華的學術風氣,但如果以找工作為前提來選校,我認為我確實不需要更多學術知識了,現在找軟體工程師很大一部份是靠苦練刷leetcode題目就能拿offer了,當時體會到這點也覺得蠻無奈的,學校學了99%的知識對面試都沒有幫助,面試考的leetcode演算法題目99%工作後也不會用到,其實我早就知道了,但是把它說出來又更顯荒謬。
除了找工作這種無聊事,我在米國的日子整體上是有趣的。我很認真的適應和觀察這個不同的環境,認真的去認識其他人,不僅僅是從台灣來的人,我還想認識來自世界各地來的人,認識他們/她們長大的地方和交換故事,其實柏克萊值得另外寫一篇我的觀察集之類的。

找飯碗 Aug 2021 to Dec 2021

總之剛來到美國就知道要一直刷題然後慢慢開始要丟履歷,但是當你知道你才刷140題而別人刷300題甚至700題,雖然大家都說重質不重量,但自己還是騙不了自己的緊張起來,原本在房間耍廢,變成關起房門耍廢這樣我就聽不到其他人刷題敲鍵盤的聲音,沒啦,我還是有發奮刷了245題,最後拿了兩間公司的offer,西雅圖Amazon和一間在灣區的量化對衝基金,蛤,什麼是量化對衝基金?我一年前也不知道,我現在也沒有到很清楚(之後應該會寫一篇介紹),但是普遍都不好進,老實說我現在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容易什麼是難了,我面Google被拒可是身邊可能7 8個拿了offer,可見運氣佔了相當大的成份。總之畢業後在米國不會餓肚子了,耶比!

以上

Thomas from California

--

--

Thomas Chou
Thomas Chou

Written by Thomas Chou

Tech, finance and nerdy things

No responses yet